Friday, October 24, 2008

Speechians, Speecheerians, Speechurians

剛認識我的
總會問"言語及聽覺科學"讀乜架
認識我多年的
都未必真正明白這班人讀四年讀什麼
(謎之聲: 其實我地讀四年真係唔知讀左d乜~)
又或者呢篇文章可以幫大家了解多一點

(copied from Speechian's blog)

在政府提倡的「融合教育」理念下,2006年推出的「加強言語治療計劃」,資助小學獲得撥款聘請言語治療師或外購服務,大大加強了市場對言語治療師的需求,甚至出現供不應求。現時全港約有400多名註冊言語治療師,除部分在醫院學前訓練中心特殊學校工作,不少治療師走向私人執業,逐有增長趨勢。

文:王安娜 圖:王安娜、受訪者提供

言語治療師的服務對象其實不單只是學童,人口老化同樣增加社會對言語治療師的需求,一些成人或長者,如果患上柏金遜病或中風,出現吞嚥困難,他們同樣需要尋求言語治療師的幫助。由於現時本港只有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提供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課程,每年培訓40名畢業生,以及海外回流專才加入言語治療師行列,因此人才十分短缺。

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臨導師關陳立穎(one of my tutor, responsible for clinical section)表示,「港大暫無意增加言語及聽覺科學部的學額,因為這個需求配對不是成一直線的,當學生完成一個四年的課程後,需求可能有變。過往未有『融合教育』之前,患有言語障礙的學童會被轉介到教育局的特殊教育中心接受治療,而現時在政府撥款支持下,有關學校會自行聘請言語治療師駐校協助有需要的學童。」

5年間私人執業數字倍增

現時全港有500多間本地小學,以一間開設24班的小學計算,一般可獲數萬元撥款,但其實這筆款項只能聘請0.2名言語治療師,治療師每周只有半天或一天到學校服務。

根據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估計,現時全港約有20,000名學童患有言語障礙。而向學校提供服務主要以私人執業的治療師為主,因此私營機構數目由5年前只有10間以下,增至現時最少有40間。由此可見,愈來愈多言語治療師走向私營機構發展。

雖然社會對言語治療師的需求增加,他們的就業率可說是100%,但其實社會普遍對治療師認知並不高,一般以為他們的服務集中在小朋友方面,尤其是協助兒童改善溝通方面。

「隨本港市民的教育水平提高,很多家長都會關注學童的語言能力,因為言語障礙會直接影響小朋友的學習進度,再加上在教育工作者的協助下,大眾對小朋友的言語發展問題似乎比以前多加關注。」

社會認知及認受性仍不高

不過,言語治療師在醫療方面的工作似乎較少人知道,除以上的發展性語言障礙,還包括發音障礙(即咬字不清晰)、聲線障礙聽覺障礙流暢障礙(即口吃)、神經性溝通障礙吞嚥障礙

關陳立穎補充,「私營機構處理的個案除了有小童外,亦有成年人;但醫院的個案則以成人或老人的吞嚥及溝通障礙為主。因此一般新入行的治療師,都會先加入私營機構,增加接觸層面,以確立自己的就業方向。」

現時獲政府聘用的言語治療師,入職薪酬超過22,000元(金融海潚後仲有無咁好景?),而一般非牟利團體也會以此作薪金參考,至於在私人治療中心執業的言語治療師,其薪酬則會以底薪加佣金制計算。

爭取言語治療師註冊制度

現時本地言語治療師的前景雖說不俗,但是晉升機會卻未夠成熟及完整,以公營醫院的職級來說,只有言語治療師和高級言語治療師兩個職級。「有別於美國等地,本港現時沒有一套法定的言語治療師註冊制度,只須擁有本地認可的言語及聽覺科學相關學士學位,即可成為合資格言語治療師,政府在此方面的監管並不足夠。」加上行業在本港只有二、三十年歷史,專業發展始終未成熟,因此社會認受性不高。關陳立穎表示,要提高本地言語治療師的社會地位,註冊制度相信是必須的。

工作看似微不足道 實際成效卻深遠

伍可怡現時除了是香港言語治療師協會的主席,也是一間私人言語治療機構的高級經理,主要工作是管理和培訓員工。她表示,耐性、愛心和良好的溝通技巧(樣樣都好似無乜~ XD)是言語治療師必備的條件。治療師一方面協助病人改善言語障礙,另一方面也要主動跟病人家屬溝通

溝通、創意不可少

「有時會遇上一些較難應付的個案,治療師除了要懂得靈活變通,抱持積極態度外,創意也是不可缺少的,有時要以不同方法教導不同年齡的病人說話,如創造圖卡、溝通方法、口部肌肉圖片等。」

伍可怡坦言,言語治療並不能令受助者「起死回生」,但絕對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。「一般來說,小朋友的康復進度可能會比較理想,但對於一些長者的中風個案,我們的治療能力範圍只能使受助者由50分加至80分,未必能使他們完全康復,但外人看來微不足道的30分,對他們或其家人來說已是很大的進步,而且是相當重要的。」

工作滿足感 源自與病人溝通

雖然未必每個個案都可看見治療成效,但正是這份永遠加多一點點的精神,以及過程中的溝通和關懷,令伍可怡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滿足感。其中一個令伍可怡最深刻的個案,是一個小朋友在完成治療後仍堅持約見她,原來是想唸一首詩給她聽,證明自己的能力,令伍可怡感到十分欣慰。

對於行業的前景,伍可怡說現時開始邁向成熟,最早的一批本地畢業生已累積了10多年經驗,尚未到退休年齡,未有青黃不接的現象。不過,值得關注的是,由於愈來愈多醫護人員轉投私營機構發展,容易形成公營機構欠缺有經驗的人手,業界人士應關注這方面的情。



簡單來說
我地係chur四年都唔死得的Speechurians
我地係在病人身上找到歡樂的Speecheerians
我地就係Speechians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